百科知识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谁的提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他建议废除除儒家思想以外的其他思想,以防止这些学说迷惑百姓,这样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

只有思想上统一了,才能巩固和维护政治的统一,只有政治统一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建议,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构成一个险象环生、波澜迭出的历史过程。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从教育学角度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教育的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的特性。

从教育系统的职能方面来说,其根本职能在于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所谓人类个体社会化,指人由生物实体不断改变为一个能完善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的社会实体,从而使个人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人类个体社会化的根本含义在于使人对发展着的社会生活要求能妥善适应,而这种适应是通过能力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实现的。教育系统就是通过知识、技能与规范等经验要素的传递,来促进人的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人类个体社会化使新一代人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心理素质心理特性,使人类的更新换代得以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前提。这样,教育系统就构成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永恒存在的系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上一篇:台山属于哪个地区的

下一篇:曼陀罗的功效与作用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