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写于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南朝梁武帝时期
雨花台是南朝梁武帝时期。这个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雨花台,又名雨花禅院、雨花庵,是著名的古寺遗址,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于清顺治五年重建。
雨花台,咸丰年间又被毁。同治六年智能和尚重建。禅院居莫厘峰半山腰,背山面湖,前有不蓄水的冲沟,庵后有从石隙中流出的终年不绝的翠香泉风景绝佳。l920年,东山叶氏在雨花台边建醉墨楼,张謇为之题匾。十年**中,禅院和醉墨楼均被拆毁。1986年,吴县人民***重建雨花禅院。
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景点景观
梅岗与梅廊
东岗即梅岗,又称梅岭岗,东晋初期,胡人压境,都城南迁,豫章太守梅颐(一作梅赜、枚颐)带兵抵抗,屯营于此。为了纪念梅颐将军的高风亮节,后人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遂称为梅岗。到明清时,这里已形成梅海,与钟山脚下的梅林成为南京东郊、南郊两大赏梅胜地。为重振梅岭雄风,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在此复建梅岗,由“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廊”四部分组成,曲折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千树梅花相映成趣,成为南京市的重要赏梅之地,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的重要分会场。
曦园孔雀园
曦园孔雀园是南京较大的孔雀生态观赏园。这座依山傍水、小径曲折的小院有个很古朴典雅的名字叫“曦园”,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来是雨花台风景区的外宾接待室,1993年建成南京孔雀园。它占地面积36.5亩,为江南庭院式花园。曦园圆形石门古朴幽邃。迎门是雨花石铺就的阶台。走进曦园,雨花石小径载您缓缓前行,阳光从两侧的雪松枝叶间泄出来,给您无限温馨。园中山清水秀,林茂竹翠,梅、桂、紫竹,枯藤老树山花,营造出几许思忆之情。曦园以放养孔雀闻名遐迩,园内有蓝、白孔雀100多只,人与美丽的孔雀共处,流溢着安宁、静谧、幸福和快乐的气息。
木樨苑
木樨苑绿化以桂花为主,配以野生杜鹃(映山红)。1999年在此建木樨苑,由桂花专类园、假山瀑布、流杯亭、木樨榭、曲桥、小径等部分组成,占地12亩。桂花专类园栽植了26个品种的千株桂花,湖堤上垒起了高达8米的假山群,瀑布从假山顶向南喷射,转而往东一泻而下。苑内花树常开,绿草如茵,春季杜鹃红满山,夏季竹林翠幽深,秋季桂花香四溢,初冬红叶染层林,寒冬苍松势尤存,木樨苑充溢着诗情和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