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4年
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详情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来源
私学不同于官学。周朝官学,专教贵族子弟,培养礼节和为官之道,不但不收学费,还管饭。而私学是民营的,财政不补贴,***不资助,除非办学者非常有钱,否则不可能不收学费。孔子的私学,学费怎么收,收多少,是个问题。目前较早的一手资料,只有《论语·述而》里面孔子无意中透露的这一句:“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矣。”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有不同解释。怎么解释,关键在于“束惰”。
传统说法,“束”就是一束,有10条;“惰”就是干肉。您知道,周朝处理鲜肉,不让它腐烂变质,有三种方式:一是“脯”,给肉抹上盐再阴干;二是“惰”,除了抹盐,还抹上姜末、葱末、肉桂末等佐料,完了再阴干;“腊”呢,是在“惰”的基础上进一步熏烤(参见拙著《食在宋朝》,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04页。)。如果“束惰”的“惰”是指干肉,那么很好理解,“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意思就是凡是交了10条干肉作学费的人,我没有不教的。两汉以降,古人还真就这么理解,因为这个缘故,束惰在后来,直接指代学费。
假如传统说法符合事实,则孔子办班近30年,进账应该不少。10条干肉,每条3斤,据说孔子办私学最兴旺的时候,门下弟子3000多人(《孔子家语·本姓解》,齐国太史,一个叫子与的人,夸孔子“凡所教诲,束修已上,三千余人。”《战国策·燕策》∶“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一个学期下来,到手9万斤干肉。现在四川达州的猪肉干,未经包装,不含运费,批发价25元一斤,假如孔子把干肉全部卖给食品厂,能卖200多万元。
上一篇:qq空间的秘密怎么看是谁发的
下一篇:aabc式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