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庙会的由来寓意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赶庙会算的上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了,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一般在稍大些的节日举行。庙会在古代又叫“庙市”,是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关于庙会由来和寓意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与寺庙有关。
名字中带有“庙”字,自然有与寺庙有关的寓意。当然最初庙会的目的并不是交易,而是人们为了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庇佑,选择在宫殿或房舍里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同时为了渲染气氛,通常还会有一些表演活动。
二是与佛教有关。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统治者信仰佛教,佛教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与佛教有关的盛会,烧香拜佛的人也渐渐增多,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做,所以不少商贩在庙外或道路两旁摆小摊来赚钱,让集会更加的热闹,庙会也至此渐渐形成。
到了唐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并行,佛教和道教都迎来很大大发展,经济的繁盛导致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各种诵经会,斋会层出不穷,此时庙会不再局限于节假日以及祭日。
到了宋朝发达的商业活动也让庙会更加繁荣和多样化,近代的庙会更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