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罢黜百家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三大文教政策之一。禁止各家学派学说,只推崇儒家一家。目的是禁锢士人思想,最终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董仲舒思想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这是三大文教政策的总纲,是文化教育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它规定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通经致用的儒学治术人才,用三纲五常维系人心,以确保汉王朝的长久安宁。董仲舒将汉初儒者以儒学为守天下法宝的思想发挥到很高,不仅要立儒家学说为正统,而且要将它作为判别是非、统一思想的较早准绳,其他学说都在扫荡禁灭之列。

意义

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使重教兴学成为汉以后历代的一项基本国策;

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

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现了教育的儒学化;

是促成了读书做官司模式的形成。

人物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

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罢黜百家

上一篇:吴音的意思

下一篇:儿童乳牙换牙顺序图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