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是苏门四学士吗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不是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陈师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
元佑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去世,年四十九。
苏轼在《与李昭玘书》中说
轼蒙庇粗遣,每念处世穷困,所向辄值墙谷,无一遂者。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来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苏轼说我虽然处世艰辛,不过有一双慧眼识人。这些年来,发现了不少“文人胜士”,如秦观秦少游、黄庭坚黄鲁直、张耒张文潜、晁补之晁无咎,别人还没有注意的时候,我就先注意到他们了。这四人即苏门四学士。
到了元朝编著《宋史》时写到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四学士并不是从小就在苏轼那里学习,有点像郭德纲带艺拜师侯耀文。苏轼对于他们除了交流指点以外,还帮助他们获取功名与名声。
其中黄庭坚成就最高,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人,诗词俱佳,与苏轼被并称为苏黄。
四学士中的秦观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时,29岁的秦观前往拜谒,献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陈州看望苏辙,张耒靠前次结识了苏轼并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
晁补之与张耒并称"晁张"。他17岁时跟随父亲到杭州做官,写成《七述》一书,受到当时杭州通判苏轼的欣赏。
四学士与苏轼最幸福的时光是在宋神宗去世以后,旧党司马光执政时。苏轼、苏辙得到重用,四学士陆续进京为官,或举酒欢宴,或诗文酬唱,成就北宋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上一篇:became什么意思
下一篇:妒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