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的七个层次结构图(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第1层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
2、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3、第2层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4、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5、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3层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
6、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第4层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7、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
8、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5层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9、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
10、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第6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11、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
12、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
13、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14、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5、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16、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上一篇:三千越甲可吞吴全诗译文
下一篇:安邦集团是民营企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