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孟子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把他们培养教育成真正的栋梁。

人物简介

孟子(前372年到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赞》:“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韩愈《进学解》:“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林语堂《需说才志气欲》:“现代青年人,应该多度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万章、告子、尽心诸篇最好。)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与养气,志一则气动,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郭沫若《中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孟子不知究何居心,而偏不明示当时史实,或者有未见到处耶?

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苏格拉底在西洋史,孟子在中国历史地位如柏拉图在西洋史。”

王蒙:孟子是一个敢说话的人,而且有些话说得比孔子要尖锐得多。他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层人物,即社会精英。社会精英应该对老百姓负什么责任,如何关注民生,老百姓应该有多少宅基地,是种桑、养猪、养鸡,还是养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五十岁以上的人能穿到帛的衣服,七十岁的人能够经常吃到肉。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生七十古来稀”,普通老百姓活到七十岁还能够经常吃上肉,这就是孟子的理想。孟子认为,治国者不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前面。孟子是把社会精英个人的美德修养、百姓的生活、政治的成败都打通了。

越南张汉超:“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上一篇:顺丰怎么看是空运还是陆运

下一篇:三十二的因数有哪些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