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变化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月亮变化过程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娥眉月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分为新月娥眉月和残月娥眉月。新月娥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娥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从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盈凸月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词条译名和中英文解释数据版权由天文学名词委所有。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慢,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个农历月的15日或16日,但是12月12日的月值得观看,因为是“近地点高潮”。
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天文学术语。满月前后的月相。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
下弦月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中国人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即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残月在文学作品里表示伤感。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上一篇:贷款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找商铺要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