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笔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关于毛笔的诗句
关于毛笔的诗句1.有关毛笔的诗句有哪些
1.《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宋朝苏辙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2.《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宋朝苏辙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
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3.《笔》唐朝杨收
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4.《咏笔》唐朝徐夤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
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5.《咏笔》唐朝徐夤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6.《戏笔》宋代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7.《寓笔》唐朝司空图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
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2.关于毛笔的古诗
文房四宝【五律】笔墨纸砚胡秉言
笔
翠竹化玉管绝代四德全。
挥洒墨如意苍毫劲健欢。
轻描凤漫舞龙跃若惊天。
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
墨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
规矩方圆定花鸟松鹤偎。
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迹经年远余香依旧挥。
纸
塑身薄如翼泼墨弄丹青。
鸿雁报音信诗词诵韵精。
雅俗各品味经典万年灵。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砚
秉承亘古奇妙手绘端庄。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润香。
盘龙闹墨海野露和乌霜。
厚重蓄神蕴深沉存雅堂。
3.形容毛笔字的句子
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4.关于毛笔字的诗词
《和子由论书》
年代:宋作者: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ss〗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我。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挽吴孟思》
年代:元作者:王冕
云寿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
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
桃花关外看红雨,杨柳堂前坐绿阴。
今日窅然忘此景,断碑残碣尽伤心。
《扇子诗》
年代:宋作者:李石
拈花示病元来怕,遇酒逃禅却未真。
三古绝编徒自圣,二王书法恐非臣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年代:宋作者:赵蕃
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
我穷颇亦类贾胡,笔势翩翩疑可识。
5.关于毛笔字的诗句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宋代苏轼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译文: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扩展资料: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下一篇:211师范大学有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