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字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义”字的解释如下:
义(义)yì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演。
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
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
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义眼。
6.姓。
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含义字的诗词:
义固不***人。——《墨子·公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宋·苏洵《六国论》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义无反顾[yìwúfǎngù]: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舍生取义[shěshēngqǔy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义渠[yìqú]: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下一篇:关于社会的谚语大全6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