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对古代文学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胡适其人
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鲁迅,因为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都只出现过鲁迅的文章,而没有胡适的文章。人们都只知道《阿Q正传》《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不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还有《文学改良刍议》《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等具有开创性思想的著作,而这些开创性著作的作者是——胡适。
由于在***在退到台湾时,胡适选择了***,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总是避而不谈胡适,而造成了现在**的人们对鲁迅与胡适之间憋足的认识。胡适是中国白话文改革的先驱和发起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也是在白话文改革的风口浪尖的时期发表的。
近期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颇觉先生严谨的态度,独到的历史观念。看先生的佛学研究相关的著作和演讲,亦有同感,身后的历史功底,从文字中亦能感受到先生温文尔雅的风范。这又在百度百科上读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更觉于己用处颇大,短短几十字,内涵颇丰,因此简记之。
2《文学改良刍议》原文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3解读
虽然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作文在1917年,约隔一个世纪,观点也亦针对文学界的八股作风,但哲理思维,今可鉴之,计算机专业亦可鉴之。作为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尤其对先生的前4个观点表示赞同。
须言之有物
我们说话交流也一样,总有个话题,那叫言之有物,没人愿意听你闲聊,一旦你进入了闲聊的状态,那叫作“自语”。在写课程报告时,许多同学为了交差,总喜欢东拼拼西凑凑,最终连个自己的归纳也没有,整篇报告连个研究的主旨也没有。
不摩仿别人
原文为“不摩仿古人“,”我们且可将其迁移为“不摩仿他人”,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东西,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总是憋足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对单方面事物和问题的见解,如果说高些叫“创新”,白话些叫“说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话就不会怕毕设论文会查重不过不会怕答辩时提到问题而无话可说。我常常警醒自己,要时时做总结这就是在说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话不容易忘记,要说好自己的话也不容易。
须讲求文法
有人会问:“白话文不就是说普通话吗,讲文法不就又成八股了。”那你这叫偏见。讲文法是为了阅读的方便,假如我讲蒙古话,你讲福建话,这能沟通吗?文法是用于统一语言规则的一种方式,你用C语言编的程序能在python的编译器下编译吗?不讲文法的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没有从读者角度思考。
不作无病之呻吟
这似乎是许多人的通病,自己也常常会有,因此也常常在写报告时告诫自己——精简干练,做到理论解释尽量直观简洁,一定要有结论,结论客观简短。麦肯锡有条时间管理法则叫“30秒法则”,要求所有员工能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总结在3句话之内,这样在30秒钟之内就能回答完。老板一般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听你解释的。
上一篇:太阳膜价格多少?
下一篇:新年快乐毛笔字怎么写好看繁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