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梓意思如下:
梓(读音zǐ),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指一种落叶乔木,即梓树;因古代多以梓木制作器具或用作雕版,故引申出木器、木工、印刷等义;又因古代家宅旁常栽种桑树或梓树,故用“桑梓”“梓里”等词表示故乡;也用作姓。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梓
楸也。从木宰省声。榟,或不省。即里切。
说文解字注
(梓)楸也。从木宰省声。即里切。一部。按许知宰省声而非辛声者,于或字知之也。或字盖古文之遗与。(榟)或不省。
康熙字典
《唐韵》即里切。《集韵》《正韵》祖似切。《韵会》祖士切。并音耔。《说文》:楸也。或作辝木(上下合一字,今无此字,见图)、榟。《通志》:梓与楸相似。《尔雅·释木》:椅,梓。郭注:即楸。
陆玑《草木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罗愿云:屋室有此木,则余材皆不震。
又桥梓。《尚书大传》: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又桑梓父之所树。《诗·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又《梓材》,《周书》篇名。古作杍材。注:治木器曰梓,治土器曰陶,治金器曰冶。《周礼·冬官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
又《礼·曲礼》:溉者不写。疏:杯盂之属亦曰梓。
又姓。梓慎见《左传》。
又俗谓锓文书于板曰梓。
又一种鼠梓名楰,江东人谓之虎梓。
又《古今注》:梓实曰豫章。
上一篇:三峡大坝在哪里哪个省的哪个市
下一篇:贴现法付息实际利率公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