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翻译为:只有在猛烈强劲的大风中才能识别出是不是挺拔坚韧的草,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子。
心里只有勇敢无智谋的人怎么会懂得为社稷献身的忠义之理,而智勇双全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爱国爱民的仁爱之心。
公元627年,***登基,封萧_为宰相。但由于萧_性情过于刚直,***把萧_改任为太子太傅。而萧_毫无怨言,尽职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在贞观九年时封萧_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赞赏他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扩展资料: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
作者***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_。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_。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参考资料:赐萧__百度百科
上一篇:丹麦首都是哪个城市
下一篇:cad标注尺寸怎么修改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