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2.默读
2、 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生读师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 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①山头的云雾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③白色绒帽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①半山的云雾②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③一条条玉带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①山谷②弥漫:充满,布满③茫茫的大海D:云雾遮挡山峯,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①山峯②遮挡:遮蔽拦挡③巨大的天幕
5、 齐读这一段话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 出示填空,试着背诵庐山的云雾()。那些()在()的云雾,就像是();那些()在()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山谷,它是();云雾()山峯,它又是()。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 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息:一呼吸
3、 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 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 指名读。评价。
7、 齐读。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播放画面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景色秀丽的庐山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出示、齐读古诗。)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陶醉其中吧,齐读全文。
上一篇:地涌夫人供奉谁的牌位
下一篇:陪你慢慢长大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