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第二中学的学校历史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衡南二中原名大刚中学,1941年9月18日,由江西省旅衡同乡会集资创办。首任校长为主要倡办人毛健吾,时为《大刚报》社总经理,故以“大刚”为校名。校址设在衡阳市北郊十方塘护国禅寺。其用意在纪念“9·18”事变发生10周年和为国培养“护国”人才。学校规模小教职员工10余人。每年招收两个初中班,3个年级,共六个班,在校学生最多200人。校舍是旧寺庙,设施简单,设备缺乏。1944年衡阳沦陷,为避日本兵祸,学校迁往常宁大坪乡尹家祠堂。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迁回衡阳市十方塘护国禅寺旧址。1952年原衡阳县分为衡阳和衡南两县,大刚中学划归衡南县,学校随之迁往衡南县车江镇对河王涵川庄园。学校有了***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学生由200人增至300多人。1958年由私立转公立,1959年正式更名为“湖南省衡南县第二中学”。自此校舍扩建,教师增加,设备不断添置、更新。1952年***派周建业(***员)担任副校长(正校长缺),1957年又增调蒋继成为二中第一副校长(正校长仍缺),学校领导力量得到加强,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生,该校由初级中学过渡到初、高中兼具的完全中学。这时学校规模更为扩大,设立处、室、教研组,名老教师云集,教学设施充实,实验设备配套。教师已达80人,在校学生人数突破1000人。教师的积极得到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63年高考,该校有13位学生考上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文化大革命全国大乱,学校炮火连天,该校地处乡村,也受到了冲击,发生过骚乱,但比较起来,受到破坏较小。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教师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大批合格学生。1984年参加高考239人,被大专院校录取183人,占参考人数的78%。体育队、文艺宣传队、《桃圃》文学社也都卓有成绩,社会名气很大,引起了上级***的重视,1987年被定为衡阳市重点中学。1990年学校所在地划归衡阳市郊区管辖,周边关系恶化。县***决定搬迁。校舍建在车江大山坪。1991年动工,1994提基本竣工,1995年学校迁入新址。
上一篇:酢浆草是三叶草吗
下一篇:kⅠa汽车是什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