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不是真实人物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花木兰故事的流行主要是依靠北朝民歌《木兰辞》,由于史书上没有对于木兰姓氏、籍贯的记载,所以对于花木兰是否存在的争论一直都存在着。
清《木兰奇女传》载有朱木兰,14岁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唐太宗封她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赐姓李。
清《三十二兰室诗钞》载有魏木兰,为抵抗南侵匈奴,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沙场,被追谥孝烈。
《新唐书》、《全唐诗》载有任木兰,散尽家财,组织部队,女扮男装,跃马横戈,率军一举打败强大的叛军。
明《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十二岁女扮男装改名韩天保,投奔红巾军,13年军旅生涯,战功卓著。她的家乡四川阆中建有木兰庙、木兰寺等来纪念她。
《商丘县志》:木兰为商丘人
至于身份未被发现,根据某些研究者的主张(出处忘记了),花木兰是鲜卑人,本名穆兰,花姓为後人所加。其父被列入编户,年代应为北魏征楼兰时期,穆兰参军后的职务为函使,由于需要递送函件而奔波,故不必与其他男性同吃住,成功瞒过身分。
花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年纪轻轻便率领大军出征打仗,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女中豪杰。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北朝时的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朝的《古今乐录》。原书虽已亡佚,但是著名的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等引录其文颇多。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木兰辞》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
众所周知,《木兰诗》出自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诗中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然而对于木兰其人其事的传说非常多,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至今仍无定论。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人
据了解,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江苏人说她是泰州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关于花木兰故里的传说就众说纷纭。
花木兰是哪一朝的人呢?
靠前种说法是:在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也记载木兰是隋朝人。
但是,史学家认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所以靠前种说法比较可靠。
下一篇:甄嬛传哪一集出现惊鸿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