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含义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7月16日,第十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编辑本段]产生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下一篇:pm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