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蛙声一片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为什么是“听取蛙声一片”不是“听到蛙声一片”,一字之差,有什么妙处?

为什么是“听取蛙声一片”,而不是“听到蛙声一片”,一字之差,他的妙处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

取,乃是自己动手去拿。

到就是别人送到自己手上。

辛弃疾在这里之所以“取”而不用道,正是为了体现出自己主动参与的精神。

事实上也唯有主动去听,才更能彰显自己主动参与自然活动,更能体会听蛙的乐趣。

相反,如果是蛙声主动送到耳边,那谁又知道辛弃疾当时有没有听蛙的心情和趣味?事实上,我们在诗词创作中,也需要活用一些词语,来展现自己的情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这个“闹”字,未必会成为千古名句。

这些属于诗词创作的技法范畴。

如果不懂这类技巧,往往就是平铺直叙,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自然也会让读者失去读下去的兴趣。

作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当然深谙这一技巧,所以他的词用词都有其独到之处。

具体到这里之所以用“取”而不用“到”,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同时,用“取”字,还更能体现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

基于此,还有什么理由去用“到”呢?图源免费图库

取是取舍,是一种权利,自己说了算的权利,蛙声美妙无比,记得童年时在乡下,当太阳落山天黑下来以后,一片片蛙声此起彼伏,一直叫唤到下半夜,那时听蛙声就是一种特别好的享受。

这时不但有蛙声响起,村里的狗吠声也响起来了,但为什么单取蛙声入耳,只字不提狗吠声声呢?因为狗吠声了无诗意,或者说和蛙声一比狗吠声立刻黯然失色,所以诗人提取蛙声,是主动的吸纳。

至于说为什么不说听到蛙声一片,这个就有点被动,有点强行入耳,不是我的邀请,来了就是不速之客,而不速之客一般并不受主人的欢迎。

听取和听到,一个是主动取舍挑肥拣瘦,一个是强行入耳肆意妄为,表现的是两种意思。

诗人于字句的挑选运用上尤其是谨慎,从贾岛的僧推僧敲,一直到王安石的又到又绿,总是力求精准力求完美,诗人创作一首诗就应该是持这种工匠精神,犹如金匠严谨精细地打造一条纯金项链。

蛙声一片

上一篇:小熊加湿器怎么加水

下一篇:熙宁元宝什么年代的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