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事半功倍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少而收效大。

事半功倍,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息,人民不堪忍受暴虐政治的统治。因此孟子认为,这个时候,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如能推行王道,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比起周文王时代要容易得多。

孟子说:“周文王仅以方圆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结果战胜了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夺取了整个天下。夏、商、周三朝兴盛时,国土面积并不大,可现在的齐国却疆域十分辽阔。而且齐国还有那么多百姓,地广人多,这时只要君主对百姓好一点儿,谁还能阻止齐国称霸?况且这些年来也没什么仁君出现,百姓深受**的折磨,要求也就降低了。现在,老百姓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历史上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饥饿的人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口渴的人只要有口水喝也就好了。孔子说过,德政推行起来,比传递文书命令还要快。”

孟子顿了顿说:“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那么老百姓的喜悦之情,就会像被倒悬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如能这样,要想统一中国,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与古人相比,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

成语寓意

孟子说,百姓正在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统一全国必定事半功倍。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盲目的蛮干可能会空费力气,收效甚微。找准了方法再去做,利用有利的时机,就能够让事情更容易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事半功倍”意思是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倘若我找着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

郭沫若《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这种方法在初学外国语的人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读书法》:“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的意思

上一篇:warn的用法

下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五重点背诵的句子不要文章要句子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