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原子的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提出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起源和现状
核合成
稳定的质子和电子在大爆炸后的一秒钟内出现。在接下来的三分钟之内,太初核合成产生了宇宙中大部分的氦、锂和氘,有可能也产生了一些铍和硼。
在理论上最初的原子(有束缚的电子)是在大爆炸后大约380,000年产生的,这个时代称为重新结合,在这时宇宙已经冷却到足以使电子与原子核结合了。自从那时候开始,原子核就开始在恒星中通过核聚变的过程结合,产生直到铁的元素。
像锂-6那样的同位素是在太空中通过宇宙射线散裂产生的。这种现象在高能量的质子撞击原子核时会发生,造成大量核子被射出。比铁重的元素在超新星中通过r-过程产生,或在AGB星中通过s-过程产生,两种过程中都有中子被原子核捕获。像铅那样的元素,大都是从更重的元素通过核衰变产生的。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申请支教
下一篇:有没有男主角很强或是装弱的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