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闵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古文中闵是什么意思.1、病困,忧患,凶丧。
《诗经·邶风·柏舟》:“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忧虑,忧伤。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盖闵人士之少,而山甫之无助也。”
3、怜念,怜悯。
《诗经·豳风·东山》:”序其情而闵其劳。”
4、姓。
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黄帝25个儿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传后代。
5、昏味,糊涂。
例如成语闵然不敏。
2.(文言文滥竽充数)闵王立中立的意思立:继承继位
”宣王死,湣(mǐn)王立“吧
译文: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仅供参考欢迎采纳希望帮到你祝你学习进步
3.文言文中的廪和闵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滥竽充数早忘记了,你看一下这个吧:廪lǐn(1)ㄌㄧㄣˇ(2)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
~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饩(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
(3)积聚,郁结:“~于肠胃”。(4)郑码:TGJB,U:5EEA,GBK:E2DE(5)笔画数:16,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125251111234廪廪lǐn〔名〕(1)(会意兼象形。
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
“廪”是俗字。本义:米仓)(2)同本义亦有高廪。
——《诗·周颂·丰年》盛米曰廪。——《周礼·廪人》注余刀布,有囷廪。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
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汉书·五行志》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荀子·富国》注父母使舜完廪。
——《孟子·万章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贾谊《论积贮疏》(3)又如:廪囷(米仓。
方的称廪圆的称囷);廪粟(米仓中的粮食);廪庚(米仓)(4)泛指粮食仓库昭侯令人复廪。——《韩非子·内储说下》广蓄积,以实仓廪。
——晁错《论贵粟疏》(5)又如廪人(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6)米粟类;粮食坐縻廪粟而不知耻。——明·刘基《卖柑者言》(7)又如:廪禄(官府供给的俸米和俸钱);廪库(粮仓;仓库);廪庾(粮仓);廪饷(粮饷)(8)俸禄廪食以数百人。
——《韩非子·内诸说上》(9)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10)“廪生”的简称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廪来。——《儒林外史》(11)又如:禀贡(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12)通“林”。
林甸。树林与郊野桓公明日弋在廪。
——《管子·戒》廪lǐn〈动〉(1)收藏;储积廪于肠胃。——《素问·皮部论》群公廪。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注:“廪者,连新于陈上,财气半相连耳。”
(2)又如:廪收(收购入仓);廪藏(廪蓄)(3)公家发给粮食廪,赐谷也。——《说文》既禀称事。
——《礼记·中庸》(4)又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廪稍(旧时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饩(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廪粟(同“廪食”)廪lǐn〈形〉(1)通“懔”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贾谊《论积贮疏》(2)又如:廪廪(危殆,阽危;惊慌;危惧)(3)通“凛”。
寒冷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辩》(4)又如:廪秋(寒秋);廪泉(寒泉)闵(闵)mǐn(1)ㄇㄧㄣˇ(2)忧忠,凶丧:~凶。
(3)古同“悯”,怜恤,哀伤。(4)古同“悯”,忧虑。
(5)勉力:~勉。(6)昏味,糊涂:~然不敏。
(7)姓。(8)郑码:TLSO,U:95F5,GBK:E3C9(9)笔画数:7,部首:门,笔顺编号:4254134闵闵mǐn〔动〕(1)(形声。
从门文声。本义:吊唁)(2)同本义[condole;offerone'scondolenees]闵,吊者在门也。
——《说文》(3)同“悯”。怜恤哀怜闵予小子,遭家不造。
——《诗·周颂·闵予小子》(4)又如:闵察(怜悯审察);闵悼(怜恤哀悼);闵悔(怜恤而痛悔);闵笑(怜悯嘲笑)(5)勉。黾勉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书·君奭》(6)又如:闵免(勤免不息。同黾勉。
也作闵勉)(7)忧虑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8)又如: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闵悔(伤痛后悔);闵急(令人担忧的严重情势)。
4.语文文言文:解释下列实词闵: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宋人有闵其苗解释在括号内,闵: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忧愁、忧伤)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者(通“悯”,可怜)制:1.乃使人复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结构、造形)2.乃重修岳阳楼,曾其旧制(规模)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控制)类:1.何竟日默默于此,大类女郎也(像)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例子、材料)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也(类型、类别)过:1.一日,大母过余曰(探访、来访)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5.不宜有所过(探访)6.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失、过错)。
5.【文言文韦楚老的翻译韦楚老,李宗闵之门生.自左拾遗辞官东归,居于金陵.常乘驴经市中,貌陋而服衣布袍,群儿陋之.指画自言曰:上不属天,下不属地,中不累人,可谓大韦楚老.群儿皆笑.与杜牧同年生,情好相得.初以谏官赴征,值牧分司东都,以诗送.及卒,又以诗哭之.韦楚老,是李忠闵的门生.以左拾遗的身份出关东归,住在金陵.经常乘着驴子到市场晃悠,他相貌丑陋,穿着袍子,大家都认为他很难看.他指着画像自言自语地说:“我上不属于天,下不属于地,又不要劳烦你们,这个就是韦楚老”大家就笑话他.他与杜牧是同一年生的,两个的感情和性格相投.首先是以谏官的生分上任的,那时正值杜牧被分职到东都,就以诗相送.等到他死了,也以诗来悼念他.。
6.闵其在偃苗助长文言文中的翻译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但是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7.闵孑蹇单衣顺母文言文翻译1.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2.翻译: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负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他后母也感到后悔。
8.闵孑蹇单衣顺母文言文翻译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翻译: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
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负我,去吧,我不留你了。”
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他后母也感到后悔。
上一篇:发动机起动马达如何接线?
下一篇:盖棺定论是褒义还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