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要等对方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对方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篇共计三十八章,主要述说孔子的志向、情操、好恶、仪容、行止。其重点是阐说孔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治学精神。其中二十七章属于“夫子之道”,其余十一章则是其弟子对先师精神风貌、圣人气象的片断性追忆。孔子作为一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采,通过这些文字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在历史上矗立起一座令人“仰之弥高”的不朽丰碑。

孔子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顺应当时社会“学在官府”被打破,“学术下移”私学勃兴的潮流,率先将教育推向社会、普及民众,开创了学在民间的崭新局面。他的教育宗旨,是主张教育平民化、经典化、社会化,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教育的权利,通过教育这个途径,使大众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故在教育范围对象上,他提倡“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教育对一个人来说,乃是终生的事业,是一日不可有懈怠的。他曾拿自己对学问与道德的锲而不舍追求,作现身的说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所以,作为受教者,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作为教育者,则应当做到“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在教育的环节处理上既需要继承传统,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又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来满足时代的需要,迎接现实的挑战。

孔子他本人是把教育当作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来看待的,是视人生价值实现与教育大业成功两者为一体的。所以能真正以此为生命中的自然组成部分,乐此不疲,休戚与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是有这样的信念,孔子才对当时的教育现状怀有深深的忧虑,希望得到切实的改变、积极的提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上一篇:山西工学院是几本?

下一篇:prsr太阳镜是品牌吗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