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为湖北省重点中学,当地人简称“黄高”。
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600多亩,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岗教职工310余人。
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
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
目录百年校史学校简介师资力量学校地址交通情况校园环境组织结构办学成就领导班子主要荣誉和办学理念学校事迹黄冈中学分校黄冈中学惠州学校黄冈中学河南学校黄冈中学北京华侨城分校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展开
百年校史黄州府中时期
一、黄州府中时期(1904-1911)1904年,鄂东第一所中学--黄州府中学堂在黄州府试院(今地区实验学校内)创办。
招一个班近50名学生。
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而要得到小学教员,须先办师范。
为此他曾下令部分府中改办师范。
黄州府中学堂乃于1905年改为黄州府师范学堂。
学生扩至2班。
1907年师范生毕业后,复办中学堂,仍称黄州府中学堂。
学生分文、宝两科,各100人左右。
监督(校长)先后有:王仁俊(扦郑)(知府兼)、吴兆泰(星垓)、骐振(知府兼)、陈鸿翼(达九)。
教员有15人。
董必武(名用威)同志于1910年应陈鸿翼之邀来校任教,教英语和国文。
府中学制为五年,课程共十二门: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书、体操。
每周36课时,其中讲经读经每周9节,可见儒教在学校中的地位。
时期(1912-1926))中停办,民国元年改办第三区启黄中学。
二、启黄中学武昌起义爆发,黄州府中学堂与省内各府学堂一样,无形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州建制,乃就旧有之十府一州领域划为十一学区,黄州府为第三学区。
当时各区中学率用原府有书院旧名,如武昌府中改为勺庭中学,汉阳府中改为晴川中学,安陆府中改为兰台中学,德安府中改为汉东中学,惟黄州府中,不用河东书院旧名,改称启黄中学,是特例耳。
(夏元漂《最近湖北教育一览》)家巷。
省立六中时期
三、省立六中时期(1926-1938)启黄中学,校址设在武昌胭脂山朱民国十五年(1926)秋,省教育厅命六中迁回黄州开办,不是新起炉灶,而是将原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接收过来,改办省立六中。
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是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先生民国十年创办的,校址即为黄州府中学堂旧址。
民国十六年春,省厅通令废话止县立中学,黄冈县立初中遂为省立六中接收。
校址迁至一字门外陶家巷(即今天的校址)。
二十四年(1935)改为湖北省立黄冈初级中学。
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改办六中的初期,情形比较混乱,十七年(1928)九月七日上报省厅的工作计划上说:属校接归省办,时仅年余,在这年半期间,军事的影响,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困难,无一不是学校发展的障碍。
校长之更替已历五次,则教职员之进退更不可纪。
在这种混乱状况下的六中,过去的成绩当然未有。
今年二月王(治孚)校长接办时,黄州附近伏莽四起,赫壁西山密布愁云,教务上之困难当可知矣。
这种状况虽逐步有所改善,但仍不令人满意。
立二高时期(立二高时期(1939年-1949)年)
四、省1938年7月,日寇步步进逼,武汉外围军情紧急。
湖北省主席陈诚决定把全省公私中学合并,向鄂西山区转移,组成湖北省联合中学,省立黄冈初级中学在校长张翮带领下迁到利川与汉口实验中学合并,称湖北联中利川分校。
但是黄冈初中的师生随之西迁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师生仍留在鄂东。
1939年,为了解决青年学子就学问题,鄂东专员程汝怀等利用原省立黄冈初中的基本力量,组建湖北联合中学鄂东分校。
程自兼校长蔡礼成为主任综理校务。
校址设在罗田山区三解元(当时属黄冈)一带。
校舍利用各族祠堂庙宇和少数民房,因陋就简,略加修缮。
分黄冈、黄安、苏春三处招生。
录取学生900余名,计高中3班、初中11班、女子1班,另简师1班、师训2班、补习2班,共20班,分高中、初中、女子三部。
高中部设泗泊河,初中部设三解元,女子部设麻冲河,简师及师训班设三里畈。
1940年2月,奉令将鄂东各县中学改为本校分部,1941年7月,各县初中仍归各县。
1942年2月,遵省府命令将鄂东分校分为三校,高中部及男初六班改为湖北省立第二高级中学,简称二高,设三解元,冯德清为校长;师训、师范班及男初七班改为省立第二师范,设泗泊河;女生部改为省立女子第二高中,设麻冲河。
7月,女二高并入二高,张国威为校长。
1943年2月,蔡礼成为校长,实行学年制,停止春季招生。
1945年7月,邓谷代理校长,8月,日寇投降,学校奉令迁回黄州,因黄州校舍毁坏,年底,暂迁至浠水下巴河。
1946年7月,应余庆为校长。
1947年2月,改名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学,简称黄高。
1947年8月,利逢运为校长,学校迁回黄州东门外新校舍(现黄州中学校址)。
10月,刘邓大军南下,占领团风,***惊慌失措,命学校迁汉阳湘乡会馆。
1948年迁回黄州。
1948年秋,张希洁任校长,1949年5月14日,黄州解放,黄冈中学回到人民手中。
五、整顿巩固时期(1949-1957))1949年5月14日,黄州解放。
根据上级: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指示,黄冈高中于5月18日复学上课,共有学生240余人。
校长仍为张希洁,军管会派刘任担任教导主任,具体学校工作。
6月,地委决定将黄冈县初级中学、黄冈师范学校并入黄冈高中,改名黄冈中学,专区文教科长梅白兼校长。
11月,程德懋任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政治领导。
1950年1月,专区教育科副科长黎生接任兼校长,李式之任副校长。
3月,省教育厅指示黄冈师范独立,由周智任黄冈中学校长,共有学生300余人。
9月,叶华任校长。
1952年9月,尹大中任副校长。
1953年春,根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地委决定将浠水、苏春、仓埠、宋埠四地高中并入黄冈中学。
春季宋埠高中并入,秋季其余三校并入。
学生由16班增至26班,共1100余人。
7月,根据中央加强学校行政领导的指示,黄冈专署调整了黄冈中学领导班子,陈靖任校长,田忠杰、叶华任副校长。
1954年7月,陈靖调任地区文教科长,兼校长。
1955年7月,高中部由东门外迁至一字门外今址。
10月,童士甲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1956年秋,高中部独立为黄冈高中,学生20班,1027人,11月,程德懋任党支部书记。
解放初由于群众对人民***政策不了解,学生人数剧减。
1950年春,全校10班,仅314人。
***采取各项措施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和人民助学金制度。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成人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农子弟由原来的5%上升到1953年的51%,享受助学金的学生达到47%。
(1958-1966))
六、探索前进时期1956年来,高中部独立为黄冈高中,1957年9月根据教育厅指文化革命时期
七、文化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示,学校改名湖北省黄冈第四中学,1958年9月恢复黄冈高中原名。
1960年秋季重开初中,又恢复黄冈中学原名。
期(1977-1994))命十年,黄冈中学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停止招生达三年之久。
八、改革发展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冈中这个时期又分两个阶段,1984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84百年黄高,九、百年黄高,继续新的辉煌(1994-))黄冈中学已学恢复和发扬几十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前进,迅速振兴崛起,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
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灿烂辉煌。
百年来她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桃李遍天下声名动九洲。
但是历史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的辉煌正等待着黄冈中学人去开拓创造。
如今黄冈中学上下一心,全校师生按照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培训精神,向着新的高峰攀登,力争在新世纪到来之时,把黄冈中学建设成为拥有第一流校园、第一流设施、第一流管理、第一流教师、第一流质量的全国第一流学校,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鸡唱晓千树桃花迎旭日开崭新的一面。
群英揽月满园灯火耀明星金黄冈中学的历史正掀
杭州图书馆
上一篇:高中会考历史重点归纳
下一篇:异丙醇的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