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欧阳文忠公文言文题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C.居,当,任。
居功自认为有功劳。2.D.两个“以”均是“因为”义;A.“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修饰;B.“其”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反问语气词;C.“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第二个是音节助词。
3.B.文章第二段谈到并且肯定了欧阳修的文章成就。4.(1)译文: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2)译文:但是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
(3)译文: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参考译文:靠人的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天道渺茫,又怎么能够把它揣测到呢。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再加以精深的学术功底。
所以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豪迈雄伟,精巧奇特。他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长江黄河之水的积储;他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音韵,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博大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困难,不得升进,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
已被压制又被起用,于是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
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迎立新皇上即位,可以说这是一千年才遇到一次的关键时刻啊。先生功成名就了,却不居功,主动退隐,他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躯体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平素交游往来的人呢,又何况先生是我一向敬慕并瞻仰的人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2.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及翻译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9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译文:靠人的努力能够完成的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天道不可揣测,谁又能够把它揣测到呢!先生生时,已经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又有著作流传于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所以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
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举步惟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既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
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
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果断迎立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年难遇一回的关键时刻啊。功成名就了却不居有功而主动退隐,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可以说,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草木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永不消散。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都在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同僚,长期交游往来的像我这样的人,失去又是我一向衷心仰慕的师长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伥想,往事不能忘怀,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3.记六一语苏轼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注释:(1)顷岁:昔年.按,“顷岁”有两义,一为“近年”,一为“昔年”;文中既称欧阳修的谥号,则此时他已去世,“顷岁”应指昔年.(2)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号.(3)孙莘老:孙觉,字莘老.(4)乘间:乘机.(5)工:精妙,好.(6)患:毛病,弊病.(7)至:达到.(8)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译文:昔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直译: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得好.世人的弊病在于:文章写得太少,又懒于读书,而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这样很少有能达到目的的.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先生把他自己摸索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特别耐人寻味.说明: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另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