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雾凇》表格式教学设计「带反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教材分析

  《雾凇》这一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生借助多媒体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图片,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别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2、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我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学到的知识,注重引领学生正确的阅读,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做到以读代讲,情景教学,教学设计开放,改变了传统的逐段串讲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本节课重点突出,雾凇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会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我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雾凇的美的句子。通过品读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十里长堤、缀满等词语,体会雾凇的美。

  然后启发学生:这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1)吉林的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围绕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象。首先弄清雾凇的形成要具备的两个条件,联系上下文理解饱和的意思,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松花江上为什么会有饱和的水汽。然后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出示句子: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知道雾凇形成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3个词指导朗读,并任选一个造句;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出示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画面,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总结全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奇观,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一篇优美的课文,纵观整节课,我存在很多不足。(1)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说感受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单一。(2)品词、品句、品章法不够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写了雾凇的美,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品读,没能在读中感悟雾凇的美。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没能很好地利用视频理解饱和的意思,没能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雾凇形成的缓慢和雾凇的奇异景象。(3)组织语言能力和教学机智有待提高。我设计的问题比较零碎,学生难以回答和理解;在教学中应变能力不强,没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以后再给我上这一课我会更努力引导学品读课文,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更好的悟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雾凇课文教案

上一篇:360问答首页登录(360问答首页)

下一篇:出风头是什么意思 出风头意思是什么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