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糅是什么意思 句式杂糅怎么判断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杂糅什么意思?
杂糅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 出现杂糅语病,往往是组织语言时,先选用一种说法,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又换成了另一种说法,结果两种说法套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副似是而非的面目,半截是这种结构,半截是那种结构。
什么是句子杂糅?
一、句子杂糅的概念。
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二、句子杂糅的两种基本类型及改法。
句式杂糅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一句话里含两个意思,但这个句子结构前后套叠,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掺杂融合在一起。
比如,村口突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吸引了同学们。
这句话看起来很别扭,因为它传递的两个信息扯在一起,意思被搅浑了。其实它表达的是两个意思。第一种为①村口突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
杂糅是什么意思 句式杂糅怎么判断
第二种为②锣鼓声吸引了同学们。
显然,锣鼓声在原病句中,既是前半句的宾语,又充当了后半句的主语。这样,本来是很清爽的两句话,现在被硬生生地凑成了一句,结果造成了杂糅的毛病。
那么,怎么改呢?有两种改法。第一种,把这个句子变成一个主语,让“锣鼓声”成为主语,就成了这样一句话:村口突然传来的一阵锣鼓声吸引了同学们。现在句子结构就单一了吧。
第二种,把这个句子分成两句。就成了:村口突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它吸引了同学们。
又如,有一篇《挖荠菜》的文章中,有句话这样说,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上,价钱也不贵。
句中的“整整齐齐”一词,是“码”(堆叠)的补语,有结构助词“得”做标志,它是补充说明动词谓语“码”的结果的。同时,它又从动作的方式方面去修饰另一动词谓语“摆”,是“摆”的状语,也有结构助词“地”做标志。这样一来,“整整齐齐”一词身兼二职了,它把例句中的一个动补句式和一个状动句式糅合在一个句子里,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不合规范。要改好这个句子并不难,只要把句子里的“地”字改为“的”字,再在它的后边添上个逗号,句子就既通顺而又不损原意了。就是这样说了: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的,摆在菜摊上,价钱也不贵。
句式杂糅的另一种基本类型是同一个意思,两种表达。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果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表意不清,或重复冗长的毛病。
比如,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想陈述的就一个意思,它想表明著作的作者和两位年轻教授的关系。句中“两位年轻教授”一会儿充当宾语,一会儿充当状语。关系紊乱。
如果说主语是“作者”,那么可以这样讲: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句子的成分很鲜明了,主语是“作者”,谓语“是”,宾语是“两位教授”。
杂糅是什么意思 句式杂糅怎么判断
或者,主语看成是“著作”,那么得这样说:这部学术著作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这样,句子的主谓宾也变得清晰了。
再如,这句:目前,青年中出现一阵盲目追星的热潮正在悄悄兴起。
不难看出,这句话是把“青年中出现一阵盲目追星的热潮”和“热潮正在悄悄兴起”两种说法杂糅着说了。可以删去“出现”一词,改成“目前,青年中一阵盲目追星的热潮正在悄悄兴起。”这样句子就顺了。
句式杂糅的修改,应先熟悉常见的几种类型,遵循“先梳理再调整”的原则,就是先提取句子主干(主谓宾),再将被糅合的两个语句梳理出来,选取最适合表达的某句作结构上的调整,或增或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规范和得体。杂糅是卡在语言通道上的一处瓶颈。认真克服句子中的杂糅现象,是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一环。
高中病句中常说的语句杂糅是什么意思
就是两个正常的句子因为有相同的部分而杂糅在一起。
例如:我的家乡是北京人。
杂糅是什么意思 句式杂糅怎么判断
这句话就是“我的家乡是北京”和“我是北京人”两个句子杂糅了。
再如:《茶馆》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这句话就是“《茶馆》的作者是老舍”和“《茶馆》是老舍写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
下一篇:什么叫坍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