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什么是内观禅修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内观禅修就是指佛陀所教导‘戒,定,慧’当中的‘慧’。内观禅修需要去培养‘16观智’或者‘7清净’而走向解脱。

观(巴利语:vipassanā)音译为“维巴沙那”,又称为“观禅”、“内观”、“正观”、“慧观”,古音译为“毘婆舍那”或“毘钵舍那”,是观察一切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培育观智,导向解脱的修行方法,是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习方法。

“观禅”,即连续不断地观察五蕴、六处、六界等的无常、苦、无我的现象,或随观集法及灭法,它将渐次地引导由粗略到细腻的观察。

所谓的“细腻”是观察和辨别“究竟色法”(地、水、火、风之四界等)、“究竟名法”(心法、心所法)的“自相”(sabhāva-lakkhaṇa自性相,各自的特质)和“共相”(即无常、苦、无我的三相),以及十二支缘起的因缘流转与还灭。

透过修习观禅而不被爱染、邪见牵引,最后体证究竟色法、名法灭尽而证入“涅槃”。[1]

诸经论义注说:

“Aniccāpasenavividhehiākārehidhammepassatī’tivipassanā.以无常等不同的行相观照诸法为观。(Ps.A.83)”

在《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中,把佛陀所教导的修习观的方法和次第归纳为:

七清净:

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14]

十六观智:

1、名色识别智2、缘摄受智3、思惟智4、生灭随观智5、坏灭随观智6、怖畏现起智7、过患随观智8、厌离随观智9、欲解脱智10、审察随观智11、行舍智12、随顺智13、种姓智14、四种出世间道智15、四种出世间果智16、省察智

四念住有: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长部·二十二经·大念处经》:

“比库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槃,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是哪四个念住呢?比库们!比库持续地就身体观察身体,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心观察心,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内观禅修

上一篇:洋葱叶子是否可以吃

下一篇:傲然挺拔的意思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