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长安秋望杜牧注音版(长安秋望杜牧)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2、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3、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

4、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5、“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6、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

7、“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

8、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

9、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10、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

11、“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

12、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

13、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14、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5、”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

16、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17、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

18、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

19、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

20、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

21、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22、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

23、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24、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

25、它更接近于写意画。

26、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27、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28、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

29、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长安秋望杜牧

上一篇:七种光折射的规律

下一篇:豆捞是啥玩意和火锅有区别吗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