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观的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苍溪云台山为道教创始人张陵修真之所,是道教二十四治所下八治之第一治,云台山乃道教胜地。云台山位于苍溪五里、云峰与阆中的交界处,距苍溪县城约18公里。1968年,张其昀监修的《中文大辞典》(台湾版)载:“云台,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唐《元和郡县志》记载,苍溪县境有云台山,并为道教名山。宋《太平寰宇记》也有张道陵在苍溪云台山学道升天的记载。元《四川省地图》、明、清《保宁府志》、《苍溪县志》、《蜀水经》都有类似记载。清《道藏辑要》:道教初有24治所,分为上中下三个八治,各有称谓。下八治之第一治为“云台山治,在巴西郡阆州苍溪县东。”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48年版《辞海》亦都有张道陵在苍溪云台山修道成仙的记载。众多文献证实,苍溪云台山是名山,且与道教有关,是道教创始人张陵“升天”之地。道教圣地云台山,位四川省苍溪县东南三十五里,风清气和,土腴泉洁,神蛇不螫,猛兽能驯。常有彩霞密覆其岭,灵鸟瑞雀飞翔,抗苍涯於穹昊,耸绝壁於云霄。立云台为名以标显奇特耳。若登高远望则千巖万壑,金碧推叠,龙蟠虎踞,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环富,尽神人之状丽矣!又其灵粹滋孕,故代生异人,为刚风浩气之所。云台山为二十八治之一,玄都律第十六云:「治者性命魂魄之所属也。」昔太上於汉安二年正月七日午时,立下二十四治,即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以应天二十四气,又张天师所加四治,共二十八治,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而於云台山受封为天师。天师方亲受太上质?,当步纲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整理鬼气,传为国师。依其度数开立二十四山治,十九静庐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天师於此白日升天,万民尽见。尔後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云台山治即属二十八宿之胄星。云台坤维福地,代仙圣屡垂经教,昔黄帝於云台山得?先生授以龙蹻经。建康元年甲申老君再降于云台山授天师三洞众经。云台治中内录言:「太上老君传授云台正治官图治山?鼎等得四十六代。即太上老君於云台山开太一宗,其继承大宗师次第如下:第一代大宗师太上老君。第二代王君。第三代章震。第四代若士。第五代李元君。第六代张道陵。(太上老君於云山授法於张道陵,张道陵为第六代大宗师)第七代张申,第八代李仲春。第九代李少君。第十代欒巴。第十一代阴长生。第十二代张景霄。第十三代刘冯。第十四代刘政。第十五代孙博。第十六代元放。第十七代介象。第十八代李延。第十九代刘景。第二十代东海郭延。第二十一代灵寿光。第二十二代何述。第二十三代罗先期。第二十四代甘孝先。第二十五代石帆公。第二十六代宫户。第二十七代施存。第二十八代葛玄。第二十九代尹思。第三十代尹轨。第三十一代女仙樊忠和。第三十二代女仙李元一。第三十三代刘纲。第三十四代张秦。第三十五代王列。第三十六代许逊。第三十七代郑思远。第三十八代李淳风。第三十九代李惠举。第四十代李保真。第四十一代林通元。第四十二代李弘。第四十三代林 逢春。第四十四代孟钦。第四十五代何子明。第四十六代黄元吉。第四十七代黄金榜字黄史(道号赤苍子)」。兹为承传太上老君所创之太一宗脉,爰设立「中国道教嗣熊宗师府」(本府为辅导各宫府之机构)及「大罗金仙府」,做为重整道教之圣地。因其山势峻拔,灵气流布,终年烟霞环覆,故取名「云台山」。太上老君以其所著经典-道德经、西升经、太上感应篇、日月混元经、清静经、混元阳符经、太上老君消灾经、太上老君开天经、太上老君救生真经、内观经、内丹经、五***章受生经、太素经、元道真经等等,做为承传道脉之经纬,以济度苍生,普化世人。云台巍巍老君启圣,道范昌流,吾等当共慕云台清虚,澄神寡欲,体道修真,恪遵太上清静之教,为无为於此心,事无事於天下,以重兹山,以福国祚。
上一篇:特朗普大厦是什么
下一篇:不负所望砥砺前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