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王舍人镇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读书堂”故址位于王舍人庄内。北宋咸平初年,契丹人侵扰内地州县。淄州郡守临阵脱逃,监军张蕴带领民众兵士,昼夜防守。契丹骑兵见无机可乘,只好撤退。后郡守反诬张蕴有罪,张蕴襟怀坦荡,在民众中赢得了威信。张蕴二子张揆、张掞就读于王舍人庄。张揆祖籍范阳,后徙居齐州。北宋进士历任北海县尉、大理司丞、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齐州知州。张掞北宋进士出身,历任益都、掖县知县,后官至户部侍郎。传说他至孝其父患病时,曾“刲股肉以疗”。父死后尊敬兄长,“为乡党矜式”。张氏兄弟饱读诗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成为乡邻行为楷模,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北宋名臣、学者苏轼、范纯仁、王临都曾到过王舍人庄张氏故宅瞻仰凭吊读书堂,并亲笔题写匾额、诗作,并镌石立碑。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路过王舍人庄凭吊读书堂故址时,尚见3碑俱在。金元战乱之际,乡人把苏轼题写的“读书堂”碑埋藏于地下。明朝时范纯仁的诗碑及苏轼题字碑,佚失。万历初年苏轼题字碑出土后,被保存在县学文庙内,供人瞻仰。据县学街小学一位老教师说,1950年代苏轼碑刻尚存。后县学文庙大成殿被拆,古碑再次遗失。今王舍人庄唯王临诗碑尚存。位于庄内的一株千年古槐、“幸福柳广场”的一株百年古柳至今仍然枝叶繁茂。与张氏读书堂一起昭示着王舍人镇经历的沧桑岁月。位于王舍人镇大辛庄村。2003年,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与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经过23天的发掘,出土了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多种文物。出土文物显示,该遗址是以商代文化为主要内涵,集居住、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为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刻有甲骨文的卜辞甲骨,内容为一位都邑重要人物祭祀占卜的记录。该遗址的发掘为认识商王朝跟周边地区关系,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甲骨的整修、钻凿形态,字型文法等,与河南安阳殷墟卜辞属同一系统,距今已有3200年。

王舍人镇

上一篇:到廊坊九中坐几路公交车

下一篇:word如何设置页眉与前一页不同 如何设置页眉与前一节不同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