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八年级下《长城谣》教案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八年级下《长城谣》精品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诗歌的主题。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2新设计

  本次晒课首次尝试运用了白板,白板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通过白板上的书写、音频的配合、视频的播放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诗的内容及意境,也更直观、清晰地认识并字音字词。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学习了白板的制作与使用,获益匪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首先以自己的配乐范读让学生有了对诗的一个整体感知,体会诗中流露出的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第二遍指名学生朗读检查预习情况,并明确主体意象和抒情方式;第三遍学生自读感知每一小节的内容。在教学每一小节时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小节播放视频让学生以固定句式阐述内容,感受第一段关于长城的历史沧桑;第二小节让学生四人小组品读赏析;最后一小节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浓浓的乡思。然后拓展部分让学生再简单拓展阅读席慕蓉另一首《乡愁》加深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由作者的乡愁升华到两岸统一的方向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前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现代诗的体裁特点及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学着感受诗歌的意境。

  4重点难点

  1、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诗歌的主题。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学时重点

  1、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学时难点

  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展示图片)长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回答)是啊,蜿蜒的长城不仅是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许多海外游子为之牵挂。今天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声。(板书标题作者)

  2、介绍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她生于长城脚下,在母亲吟唱的《长城谣》中长大。1949年她被迫离开故乡,离开长城,去了台湾,每次想家乡时,她就吟唱儿时入梦的民谣《长城谣》聊解思乡之苦。这种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终于在1979年喷薄而出,形诸笔端,写下了《长城谣》这首诗。抒写思乡恋国情怀是席慕蓉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学生自学并汇报所了解的席慕容)

  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活动2【讲授】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一)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感知作者的感情。

  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

  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

  (二)指名配乐朗读,正音。

  提问: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长城)

  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咏物抒怀)

  (三)生自读诗歌,想想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节着重写长城的历史,充满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写梦回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品读第一小节

  1、全班男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诗中说长城上征战了一部历史,那是怎样的一部历史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

  (学生用长城,曾经曾经的句式说一说感受)

  师:你从诗中的哪处能够感受到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诗句及重点字词的理解)

  预设答案:夺还(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相对应。凡有争战便有***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

  无情(长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虽言无情实则饱含了痛苦和血泪。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你(用第二人称你,仿佛长城就在眼前,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情感,感情强烈。)

  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

  (二)研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虽然饱经沧桑,而作者却对长城充满依恋与赞美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呢?

  1、四人一小组,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自己从文字中读到了什么?

  师(预设问题):(1)作者想不想吟唱和书写长城呢?可为什么不能呢?

  (2)为什么一提起长城作者心中便有烈火焚起?

  (3)这种情感是怎样传递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三)品读第三小节

  师:经历了内心烈火的焚起,时空转换,作者的思绪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蒙古草原)

  1、女生齐读第三小节

  在作者的想像中故乡美吗?你从哪些字句可以感受到?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吗?(指名学生描述)

  师(预设问题):应是什么样的语气?不眠和梦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小节

  师:想你念你辗转难眠,何日才能相见?全诗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阅读《乡愁》,思考:

  (1)与都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分别借助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问题)

  叶落归根,倦鸟归巢,大家是否期盼诗人有一天能真正回到故乡呢?(是!我们多么希望远在异乡的海外游子能够早日归来啊。)作者的归乡之情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祖国统一)两岸统一,不仅是海外游子的夙愿,也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活动3【作业】作业

  我们以中华儿女的身份,结合《长城谣》,以《台湾谣》为题,尝试写一首诗。(提示:可从祖国是母亲,台湾是儿子,祖国与台湾分离之久方面去创作诗歌)

  可套用诗句的词句:

  尽管

  尽管

  多少

  你

长城谣教案

上一篇:海贼王多少集打败明哥

下一篇:四清运动是哪一年开始的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