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古代介词于的用法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于”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词性比较固定,一般只作介词,可带宾语。因语境不同“于”有多种含义和作用。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又分为几种情况: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1)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5)邑~歧山之下居焉

  《梁惠王下》(6)则塞~天地之间

  《公孙丑上》(7)吾闻出~幽谷迁-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滕文公上》(8)裸将~京

  《离娄上》(9)舜往~田

  《万章上》(10)放太甲~桐

  《尽心上》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译为“向”“对”“跟”“与”等。例如:(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为“向”)(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对”)(3)故燕刑~寡妻

  《梁惠王上》(4)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跟”)

  3、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这种情况中“于”的前面往往是形容词。例如:(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比”)(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为“比”)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它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例如:(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被”)(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为“被”)有时,它还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结构的句式。例如:(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译为“被”)(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受„于„”译为“被”)(二)、“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不后置的情况。一般可译为“对于”。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译为“对于”)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对于”)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这种形式的句子与作状语后置句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有人把它作为状语后置来解释,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于水”作补语)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于河东”作补语)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同上)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在现代汉语中,“于是”是一个词语;而在古汉语中,“于是”大多是两个词语。【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见„„于】表示被动。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皆以美于徐公的于

上一篇:vivo手机来电不亮屏在哪里设置

下一篇:中国神话故事书有哪些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