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格物致知是谁的主张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朱熹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以至于今。朱熹对格物致知问题有相当深的研究,对于这个问题,朱熹专门写了一篇《补〈大学〉格物致知传》,提出了一个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认识论纲要。

相关信息

格物致知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个古老的思想。它来自与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大学》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大原则和八大晋身修德的八个方面,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修身做人之道。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致的意思是说,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这是儒家要求做人的三大秘诀。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追求。从儒家孟子的思想来说,这个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和良心,是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的。知道了自己的内心,还要用行动去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内心。王阳明是非常崇拜这种学说的,这也是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来源。

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中的“格”是“推究”的意思,“致”是“求得”的意思。所以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还有一种意思是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但一般是用靠前种意思。

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有哪些

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等,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格物致知拼音

上一篇:屈才近义词

下一篇:奶酪陷阱结局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