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中考课内文言文都是什么题目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第一类文言文字词考点分析考点详解一、文言文实词二、文言文虚词方法揭秘一、联系语境二、存疑对照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附录一常考实词清单附录二常考虚词清单第二类文言文断句考点分析考点详解一、文言文朗读节奏二、文言文断句方法揭秘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附录文言文句式第三类文言文翻译考点分析考点详解一、落实重要实词二、把握句式特点三、领会语句大意四、关注文句语气疗法揭秘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第四类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第五类文言文综合训练。

2.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篇1.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如是者六七始已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另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2.另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3.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1、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音:义: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⑤学而不思则罔音:义: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学而不思则罔,。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4.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5.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参***】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④cuōtuó,光阴流逝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2.思而不学则殆。

3.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4.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5.略。2、逢蒙学射于羿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

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

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

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

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答: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答: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2)发乘矢而后反。译文:5.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死自己呢?答:6.“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

“去其金”是为了。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译文:参***:1.都是师生关系。2.(A)孟子(B)庾公之斯3.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4.(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5.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6.箭头不伤害人(使不害人)7.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3、南歧之见(阅读附答案)作者:-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细瘦。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

4.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答案1、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32613634精妙。译文:(明朝)文征明临摹(周兴嗣)的〈千字文〉,以每天(临摹)十次为标准,(其)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一生对于书法创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人的书信,有一丁点不合适的,一定多次修改而不厌倦。所以(其)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妙绝伦。

一句话概括:文征明习字,精益求精。2、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歌唱,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自以为全学会了,于是(要求)不学回家。秦青不反对在郊外十字路口摆酒送薛谭回家,秦青拍着节拍昂声高歌,其声绕林,其音阻云。

薛谭就反复要求继续跟秦青学习,一生再不敢提回家的事。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无止尽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知错则改,善莫大焉。

3、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丧父,家贫穷无依无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常以周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发愤用心读书,有时晚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水洗脸;读书时,吃的不足,就吃粥。

当官以后常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慷慨激昂指点天下大事。以至于被小人上谗言被贬官,由宰相贬为邓州地方官。

范仲淹用刻苦来勉励自己,吃的粗茶少肉,妻子,儿子的衣食仅能自足而已。常挂在口边的话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5.中考课外文言文五篇(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3.A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tang1)B、衔远山(xian2)C、互相轩邈(miao3)D、泠泠作响(ling2)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答案:6、A7、(1)涯:边(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3)绝:停止(4)反:通“返”,返回8、(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9、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

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一篇:别人抖音视频上的抖音号怎么去掉 如何去掉抖音视频上的抖音号

下一篇:iqoo是什么牌子手机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