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月上柳梢头是什么节日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元宵节

该诗句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这句诗词可以算是最著名的描写元宵节的诗词了。

这是作者对情侣之间欢会的环境描写,它的全文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一对彼此爱慕的恋人,相约在黄昏,到了今年的元宵节,故地重游却不见伊人的身影,月亮和彩灯依旧,月光普照,华灯绽放,但是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伊人,不禁泪湿了衣裳。

上元节的风俗文化

闹花灯是上元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无数群众。

古人的上元节习俗

元宵节是一年中靠前个月圆之夜,也称“上元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唐代开始,人们在元宵节放灯。明代时,百官在元宵节可放假十日,到了正月十五日,宫廷内臣及宫眷还会换上灯景补子蟒衣;十六日,灯市盛况空前,可谓是“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几百年来,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等习俗更是流传至今。

祭祀祈福寓吉祥

唐代,人们在元宵节进行祭神、祭祖、占卜等活动。时人认为: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元宵节是三官下降的日子,人们便在这一天燃灯,并供奉果酒、元宵、汤圆敬神。此外,百姓们还会将元宵、汤圆作为祭品来祭祀祖先,围坐在一起“施放花炮以娱佳景”,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清代。在光绪年间的《定远县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各以糯米粉作汤圆敬神。”“米粉为丸,度岁祀灶用之又有大於(于)汤圆者,曰灯圆,元宵用之。”

拜神占卜

南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桑蚕,并占众事。”其他史料中也有记载:“是夜幼女辈请紫姑问丰欠。”“乡村妇女于十五夜召厕姑以卜一岁吉凶并蚕田丰欠。”紫姑是家神、厕神,遂人们乞求她***自家农事顺利,赐福降祥。除了紫姑外,人们也会祭拜其他家神。

祈福迎祥

《浙江通志》载:“元宵,各坊乡之民,集众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名雨水会。”人们不仅会聚集起来诵经,祈求新一年诸事顺利,还会将五谷攒于寺庙、道观祭神,用以“送耗”祈求平安。在一些地方城隍庙灯火最盛,大家用肩舆抬着城隍像上街**,所到之处都要焚香,这种节俗被称为“城隍爷出巡”。

祭祀祖先

农家以秫米捣为糍,“上元晨造汤圆供祖先”。在元宵节,也有人用豆面或荞面为灯添油,黄昏时送至祖先的牌位前点燃,这种祭祀祖先的习俗被称为“送灯”,亦有在这天到祖茔持纸钱燃灯的习俗。在元宵节,人们缅怀先人,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同时也祈求先人的庇佑。

什么头什么节

上一篇:1980年属猴人终身运程

下一篇:鹊字组词语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