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自己的谦称是什么
2025-10-08
谦称是古代第一人称单数的称谓礼节。古人在言谈与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时候,为了表示谦虚或谦恭,一般避免直接用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而是用某些“自我贬损”的特殊词语来代替。这就是所谓的谦称。最普通的简称是直接用自己的名而省去姓。如唐代韩愈在文章中自称“愈”,古代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自称“轼”‘另外使用频率较高的有“鄙人”,“不才”“不肖”。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有朕、寡人、孤、予一人等...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2025-10-06
古时君王自称:孤、朕、寡人、不谷。臣民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称通常用妾、奴等。 另外,愚、鄙、敝、拙,寒也常用于自称,如“愚兄”、“鄙人”、“敝姓”、“拙见”、“寒舍”、“寒门“等。 对自己的老婆则通常用“寒荆”、“拙荆”、“贱内”、“内人"等。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等。 对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可冠以“家”或“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