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50者可以衣帛矣的正确翻译
2025-10-08
这是出自《孟子》的一句话,原文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一个五亩地大小的宅院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可以用丝绸做衣服了。 这句话的本意是在描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人们可以在家庭中种植桑树,用自己种植的丝绸做衣服,从而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也是《孟子》中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强调了家庭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出自哪
2025-10-06
《寡人之于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全文翻译
2025-10-06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出自先秦孟子弟子录的《寡人之于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全文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五木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一进一意思
2025-10-06
此句有误应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意思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写孟子采用梁惠王善用的“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他“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