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
2025-10-11
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出自《三十六计》。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 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但是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釜:炊事用具,即锅。薪:柴草...
釜底抽薪典故详细
2025-10-09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釜底抽薪”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大将吴汉受命镇守边境。有一天晚上敌人乘吴汉的军队没有防备,偷袭了他们的营地。一时间喊***声四起,火光冲天,吴汉的士兵大乱。 敌人进攻的时候,吴汉正在睡觉,听到士兵的报告,他不但没有慌张,反而不紧不慢地穿着衣服。 士兵见主帅如此镇定...
釜底抽薪出自哪里
2025-10-07
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 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