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及笄是指什么
2025-10-07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语出《礼记·内则》“女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及笄是指多少岁是什么意思
2025-10-06
及笄是指15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及笄是什么意思
2025-10-06
及笄是指女子到了成年的年龄,即十五岁,也叫“及笄之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及笄是女子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古代,及笄是女子正式进入婚嫁年龄的开始,意味着女子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开始独立生活,也可以开始谈婚论嫁。及笄的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女子成年的标志,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仪式。在仪式中,女子要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发饰,化妆打扮,然后在家人的陪伴下...
及笄的意思
2025-10-06
1、及笄的拼音:jíjī。 2、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