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内容
2025-10-10
科举考试内容如下: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
科举考试科目
2025-10-07
1、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2、帖经,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 3、策问,即议论。 4、诗赋,公元681开始了诗赋考试。 5、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文章原文
2025-10-06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原文 [宋代] 王柏 纷纷衿佩止时文,竞巧趋新做日程。 一试奔驰天下士...
古代科举的顺序
2025-10-06
1、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2、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3、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