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选择法与冒泡法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当然可以了,只要改一下比较大小时方向就行了

2.不是,算法思想不同

排序算法思想:

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是有序后的元素遍历,内循环用于寻找最值。

假设最小元素在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找出最小的元素

分别和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的元素分别比较,如果该元素小于第0个元素,则交换该元素,

则交换后该元素就是有序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次选择剩余数据中的最值调整到有序

部分的后面去。

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

程序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遍历要排序的元素,内循环用于挑选出最值。

内循环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将小的元素调到大元素的前头。。

内循环的循环次数表示相邻元素的交换趟数。

3、for语句下一条语句

for语句的书写格式:

for(e1;e2;e3)

statement

首先运行e1,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对e2求值,它通常是一个比较。如果e2的值为false,则结束循环。

如果e2的值为true,则执行statement。最后执行e3,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控制转移到对e2再次求值。

for语句用来描述已知重复次数的循环结构。for语句有两种形式:

(1)for控制变量:=初值to终值do语句;

(2)for控制变量:=初值downto终值do语句;

第一种形式的for语句是递增循环。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后继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当控制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第二种形式的for语句是递减循环。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前趋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当控制变量的值小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for语句中的初值、终值、控制变量的数据都必须是顺序类型。当初值和终值确定后,重复的次数就确定不变了,并且控制变量在循环语句内不能施加任何赋值操作。

例:计算1+2+3+……+99+100

programjia;

vari,sum:integer;

begin

sum:=0;

fori:=1to100do

sum:=sum+i;

writeln(sum);

end.

冒泡法

上一篇:韩国特产有哪些

下一篇:西餐套餐菜谱有哪些

其他文章

  • 遇见唯美文案(遇见唯美文案精选82句图片)
  • 黑布林不能和什么一起吃6种食物忌与黑布林同食
  • 光年是指的什么
  • 出入平安,诸事顺利什么意思
  • 金瀚个人资料图片(金瀚个人资料简介)
  • 六一适合唱的流行歌曲
  • 全面整顿打一地名 全面整顿打一地名是什么
  • 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的分数线是多少
  • lol入围赛是什么意思
  • 夏季养生汤推荐
  • 中国公务员有多少人
  • 南京林业大学住宿条件怎么样
  • 6月一日是什么节
  • 元宵十五日猜一个字是什么字
  • 石子破碎机都是有哪些
  • 谁有舒畅的详细资料
  • 微信找回密码人工服务号码是多少
  • 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原文
  • 乔丹是中国品牌吗
  • 恋与制作人四个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