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丁达尔效应(英语:Tyndall effect)指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例如:乳剂、混悬剂)散射。 机制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所以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所以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另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命名始源 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形成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它在实验室里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 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 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微粒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只有溶胶才有比较明显的乳光,这时微粒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 散射光的强度,还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所以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稀。 当光射向溶液时,光受到的散射较少,大部分光都能通过溶液。但射向胶体时,胶体的粒子散射光,使得那些粒子有被散射的光的颜色。最易看见的例子便是蓝色的天空。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丁达尔效应

上一篇:劳模享受什么待遇

下一篇:3u8873航班动态(3U8873)

其他文章

  • 植树节的英语手抄报内容
  • 芙蓉鸟的拼音是什么
  • 生活步入卧轨是什么意思
  • tf家族高会官网入口(tf家族高会怎么进不去)
  •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概况
  • 身体英语单词怎么读
  • 吼住英文hold 吼的住用英文怎么翻译
  • 无声告白的内容简介
  • 024区号是哪里
  • 推荐一些法语歌
  • 西安交大网络教育学院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温婉居家什么意思
  • 《大学之道》,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修身
  • 跑跑卡丁车手游贴吧 跑跑卡丁车手游贴吧红龙领主
  • 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是个怎样的人
  • 朋友和友军的区别
  • 什么是云海
  • 0751开头的号码是干嘛的
  • prepare是什么意思 prepare是什么意思译
  • 江西大学高考分数线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