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该句出自《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其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佛性清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菩提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镜台。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词句注释:
1、菩提:梵文Bodhi音译,意为觉智等,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
2、"菩提"二句: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这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
3、佛性: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4、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
6、玄:奥妙,玄机。
上一篇:台球中加塞是啥意思
下一篇:iphone口碑最好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