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儿童散学归来早是哪首诗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村居》

《村居》这首诗歌是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到了21世纪还被当做小学语文教材。高鼎生活在清末***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白话释义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放风筝

放风筝作为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已经流传很久了。据考证,我国古代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可以一直持续至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

在隋唐时期以前,放风筝还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放掉身上的晦气。当风筝放飞升高后人们就有意把引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这样可以带走人们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忧患和病痛。

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辟邪的一种***符。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放风筝早已经冲去了旧时的巫术色彩,古人只不过是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儿童放学归来早诗句

上一篇:三叉戟是什么车的标志?

下一篇:金德管和伟星管哪个质量好

其他文章

  • 有什么搞笑铃声
  • 唐山到北京大巴(唐山到北京)
  • 猹和闰土是什么梗 闰土爱刺猹是什么梗
  • 无乃尔是过与 翻译
  • 时评文怎么写
  • 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地址
  • 风什么日什么
  • 绿竹盆栽的养殖方法
  • 我们知道晚清四大名臣,那么晚清四大渣臣都是谁
  • 赵本山一共有几个孩子
  • 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 拉手网团购怎么用
  • 普希金与弗罗斯特分别被誉为什么
  • 一九是从哪天开始
  • 我爱我家手抄报
  • 有哪些是专门招聘教师岗位的网站
  • 沙虫干多少钱一斤附沙虫干的营养价值
  • 电离程度的定义是什么
  • 手抄报爱国的内容
  • 王守信(关于王守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