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过万重山漫想》高一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字词:要求做到读音准确,会解释。应掌握的字词有:以敝帚画西施、毫发间、不盈不溢、摧山诉他、端脱、翎毛、隧、单路蓝缕,以启山林。

2、 重点了解本文想象丰富。思路开阔的特色。

3、 体会文中哲理性极强的议论语句,领会文章的主旨,学习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教学设想】

1、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清课文的总体思路。

2、 采用朗读品味与讨论分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的景象千姿百态,面对神奇的大自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到过三峡,会有什么感受呢?(问学生,并请他说说自己的感受。)那么在刘征同志的笔下,展现了三峡怎样的风貌,抒发自己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一起学习《过万重山漫想》这篇课文。(本文写于1980年,选自《刘征十年集》)  二、教学新课(一)感情朗读全文,可由教师示范读部分段落,而后请学生朗读,正音。(二)分析课文1~久自然段,设计问题:

1、 船出了驻门,作者看到了什么奇景?(空间变小,江流变狂,充满神奇的色彩)

2、 一个古怪的念头缘和跳出来?(面对奇景,惊叹之余,引起联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三)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总体思路。以学生自读5一18自然段为主,画出文中说明思路展开的句子,教师检查,使自读效果当堂反馈。(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的延展开去……再想下去……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

1、 教师抓住“无边无际的延展开去”这一句,举例描述作者局部的思绪。(由“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到“那个时候,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再想到舆论的阻力,再想象“他站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篱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呢?”)

2、 作者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很有据,表现在什么地方?(以历史知识推导,考诸.文献,从(禹贡)到(巴部下峡图),引科学家的考证,借(庄子·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持扶造而上者九万里”来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

3、 作者想象展翅,神思飞越,如何思古论今,展望未来?(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追溯到远古,想到许许多多“第一个”,再回归现实,由眼前的葛洲坝工地想到新长征需要无数“第一个”,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

过万重山漫想作者

上一篇:柳宿眠花写的春山恨什么意思

下一篇:986学校是什么意思

其他文章

  • 怎样制作照片墙
  • 导游怎么读英语
  • 莫名我就喜欢你吉他谱超简单版(莫名我就喜欢你吉他谱)
  • 海普诺凯1987奶粉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 情人节388元红包是什么意思
  • 莆田火车站最晚的公交车是几点
  • 热空调调到多少度最热
  • 主角颜值超级高的都市小说推荐
  • 挚诚的意思是什么
  • raver在酒吧是什么职位
  • 60v电动车充电几个小时
  • 小英雄雨来最后咋死的
  • 沙坪坝区邮编
  • 2019年宁夏高考志愿设置及志愿填报方案
  • 中加偏旁组成新字
  • 草字头加竹念什么
  • 机械键盘银轴和红轴哪个好
  • “北京烤鸭”用英语怎么说
  • 吊坠的寓意
  • 遵义师范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