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判断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句式定义

判断句分为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古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

上古汉语判断句从西周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更显得纷繁复杂。

从战国末期开始,系词是已经产生,这时开始就是中古汉语判断句。但是汉代用是构成的判断句还不是很多,结构也比较单纯,主语和表语大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往往同时用语气词也煞尾。晋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字句大大发展起来。唐代起应用更加普遍,而且大都不和语气词也连用。

是字句中古应用已很广泛,近代更有新的发展。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郑伯克段于鄢》

夫执舆者为谁?《长沮桀溺耦而耕》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是叙述句。

2、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吾乃梁人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是皆秦之罪也。《苏秦以连横说秦》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左传·宣公三年》

句式特点

一、者也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者也判断句

1、表示类属关系。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2、表示等同关系。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3、表示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曹公,豺狼虎也。《赤壁之战》

4、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5、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二、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

三、为是句式

余为伯儵。《左传·宣公三年》

四、非否莫否定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语意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判断句

上一篇:拍违章赚钱的app有哪些

下一篇:2023一本征集志愿河南有哪些学校

其他文章

  • 且字可以怎么加偏旁组词和拼音呢 且字可以加什么偏旁变成新字
  • mil是什么单位
  • 长的不好学习不好没才艺的初中生怎样当演员
  •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概括
  • 每逢佳节什么意思
  • 谢谢侬是什么方言
  • 关于植物的英语单词
  • 以色列国于哪一年建立
  • 马齿苋的拼音
  • 适合五个人的群名幽默
  • 暴龙和霸王龙到底哪个更厉害
  • 四级估分器靠谱吗
  • 虾蟆陵的读音
  • 进口特仑苏为什么保质期10个月
  • 致远中学在哪里
  • NBA球员詹姆斯多少岁
  • Zn的相对分子质量
  • 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及原文
  • 物联网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 牡丹花苗多少钱,牡丹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