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谁提出?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晚唐张为著有《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六类,其中白居易被列为靠前类诗人之首,号为“广大教化主”。他对白居易的这一评判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因其注重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获得后世广泛的共鸣,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上一篇:猜词语游戏四字成语

下一篇:影子系统是什么意思

其他文章

  • 西安武警工程大学毕业后怎么分配
  • 广东话骂人的口头禅
  • 上海一本大学分数线
  • 《卖油翁》的翻译是什么
  • 莫得感情是什么意思 莫得感情表情图
  • 什么的海风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 竹篱笆是什么?
  • 双世宠妃3什么时候播
  • 沙溢个人资料 沙溢主演过的电视剧
  • 袁术的谋士白发老头叫什么
  • MAIN MENU是什么意思
  • 咱俩的读音是什么
  • 碧海银沙网湛江新闻(湛江碧海银沙网)
  • 035开头是哪个省区号
  • pointout是什么意思
  • 不读书能干什么
  • 石岛哪几个港口贩卖鱼虾
  • AYUMI的简介
  • 世界上三大航天大国是哪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