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晶体管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巴丁

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在电路板上,这三个电极分别会使用字母来进行表示,其中有q,Q加数字。在三极管的里面还有不同的类型,在使用时需要进行配对,因为两者进行配对能够进行互补。三极管可以将电路进行放大,并且能够分为三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会有不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晶体管的正常工作。

想要将信号进行放大,那么共射极电路就会产生作用。三个电极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能够控制电流组件。能够将细微的电流进行改变,然后机动化,这样电流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两个互补的电极所产生的现象叫做发射结,也叫做集电结。

晶体管状态

晶体管的靠前种状态就是截止状态,所指的是三极管正常发射出的电压要比导通电压小很多,所以基本上电压是零。在此时,三极管已经没有放大电流的功效,并且晶体管上面的开关也处于一种断开的状态,从而出现断电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被叫做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所指的就是晶体管可以将电流进行放大并且能够进行控制,此时的三极管在发射的时候属于正向偏置,然而集电结会出现反向偏置,由此可见,三极管现在的状态就是放大状态。晶体管最后一个状态就是饱和导通,也就是说电流增大后,那么将没有放大作用,这个时候电压会很小,所以需要将集电极与发射极进行导通。

约翰·巴丁

约翰·巴丁(John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男,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1972年)。

人物简介

巴丁,1908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1923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工程系学习,1928年取得学士学位,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巴丁留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年到1933年期间,巴丁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33年巴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E.P.魏格纳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物理学。1935年到1938年期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并于193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到1941年间,巴丁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1941年到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年到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问题。1947年和同事布拉顿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肖克利发明了PN结晶体管,三人因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晶体管

上一篇:雅阁二手车值得买吗?

下一篇:三点水加个甲乙丙丁的丁念什么字

其他文章

  • 陈小艺的老公是谁
  • 艾玛是什么意思
  • 考试之前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 烧白子正宗做法(烧白子)
  • 知了叫声是什么意思啊
  • 李光洙在runningman人缘怎么样
  • 自己开个小店开什么好
  • 勘可以组什么词
  • 送友人李白古诗注音版
  • 冰玄魔弓(关于冰玄魔弓的介绍)
  • 限定性的定语从句和非定语从句区别是啥呀
  • 理发团购是什么意思
  • 狸猫在哪里刷的最多(狸猫在第几章地图打最省体力方案)
  • surprise英语
  • 湖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证查询系统平台
  • 张嘎子个人简介(白洋淀张嘎子个人简介)
  • 难忘的暑假600字初二作文
  • 营销中4C代表什么意思
  • 100米游泳的世界纪录是多少秒
  • 完美世界的叶倾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