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雾凇》教学设计:《雾凇》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教材简析:  《雾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教学设计依托文本,以读为主,以教学媒体为“催化剂”,积极搭建对话平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雾凇的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雾、堤”等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了解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雾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观看一张精美的图片(出示雾凇图)。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景色吗?如果大家想知道这奇异的景色是什么和它是怎么形成的,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新词。多读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和较难读的长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3.再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说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各写什么?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一)视频感受。

  1.同学们,雾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现在,让我们走进吉林市,去观赏一下美丽的雾凇奇观(播放视频)。

  2.师: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它似盎然怒放的银菊美丽皎洁,它如洁白的梨花,又像是高山的雪莲,多姿多彩,美丽动人。

  3.简介吉林雾凇(见《教学参考用书》第266页“参考资料”)。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视频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逼真的画面、生动的解说中,真切地感受雾凇的美丽。同时借助《教学参考书》本课的“参考资料”,增加学生对雾凇的了解和相关知识。)

  (二)潜心读悟。

  1.读思结合。请自由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出表现雾凇美的词句,说说课文是怎样描绘雾凇的奇特美丽的。

  2.学生自学后交流。

  3.重点理解、品味:“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出现的季节);“十里长堤”、“缀满”(霜花之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霜花之美)。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2)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雾凇的美丽。

  (3)小结:这就是在中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吉林雾凇奇观”。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思,读中感悟,更真切地理解了词语,并从中享受审美情趣,提高了语言感受力。)

  四、合作探究

  1.吉林雾凇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中的景中之绝。读到这里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问――(引导质疑)雾凇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合作探究上述问题。

  3.交流探究结果。

  (1)形成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2)引导:吉林有饱和的水汽吗?(学生抓住“从当年12月……一阵雾气”谈原因。)这些饱和的水汽会遇冷凝结吗?(学生抓住“每当夜幕降临……淹没了”谈原因。)

  (3)学生补充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吉林雾凇形成的其他原因。

  4.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读完后让学生再次观察课文两幅插图,并想象雾凇形成过程之美。

  (2)默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由此进一步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抓住课文的难点质疑,创设解疑的课堂环境,有目标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反复自由朗读、默读,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文章的脉络。)

  五、放飞想象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这个特殊场景下,人们漫步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那种超凡脱俗的韵味,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画面的美。

  2.抓住“情不自禁”这个词,让学生想想什么是“情不自禁”?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3.教师简析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理解词语“琼枝玉树”;体会“琼枝玉树”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联系。

  5.想象说话。(完成课后练习3)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冬天到了,吉林市又迎来了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谁来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一下吉林的雾凇奇观?(学生当小导游练习说话。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交流。)

  3.作业:观察清晨霜冻时或大雾中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他们逐渐化解的过程,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在学生充分感知、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当小导游,结合时令进行有特色的小练笔,正是学生吸收、加工、输出本堂课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创造美的过程。)

  作者单位

  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雾凇课文配乐朗读

上一篇: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和烟台南山学院哪个更好呢

下一篇:萍乡学院学费

其他文章

  • 石油大王哈默的小故事100字
  • 蓄势待发后面接一句是什么
  • 平方和公式 公式讲解
  • 当女人叫你先生时意味着什么 当一个女生叫你先生的时候
  • 特种邮票是用来干什么的
  • in the way 造句子简单
  • 衡水中学学生有多努力历年衡水中学高考成绩
  • 中秋节幽默搞笑祝福语短信
  • 金城武是日本人吗
  • 晓组织到底是什么
  • 中秋手抄报
  • 孙权劝学朗读节奏划分是什么
  • evanism英语怎么读
  • 英语新年快乐怎么说
  • 如何评价王金战
  • 郭嘉是谁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是哪首歌
  • 小说推荐有什么好看的黑道小说
  • 三明治的英语怎么读三明治英文是啥
  • 画风的分类